当前位置: 首页 > 陈琳茜2023 > 本市信息 > “慧”做班主任“育”见新未来——记温州市陈琳茜“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三期)第36次活动

“慧”做班主任“育”见新未来——记温州市陈琳茜“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三期)第36次活动

浏览量:10|发表日期:2025-09-20|来自:


“慧”做班主任“育”见新未来

——记温州市陈琳茜“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三期)第36次活动

9月13日,温大附小三楼智圆堂座无虚席,温州市陈琳茜“名师送教”工作室的老师们怀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思考,参与了由曾蓉蓉老师主讲的《基于学生问题的主题班会》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精准聚焦学生需求,提升班会育人实效”为核心,为班主任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本次活动在导师陈琳茜对学员的展望中展开。鹿城区陈琳茜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全体班主任同时参与学习。

 

深耕问题导向  破解设计痛点

曾老师以“问题性”为切入点,直指当前班会课设计中的核心挑战。她强调,班会课的生命力在于“真问题”。

首先,许多班会课主题构建脱离学生实际,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模糊认知。曾老师提出,班主任需通过日常观察、心理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让班会主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精准捕捉学生的立场。


其次,针对“价值引领停留于说教、育人功能弱化”的问题,她指出班会课需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仅要传递正确价值观,更要通过情境体验、实践反思,引导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

最后,当前部分班会课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的现象,导致课堂效能低下。曾老师建议,应通过小组合作、议题辩论、角色模拟等策略,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角”,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成长。

 

立足学段特点  打造分层课堂

班会课的设计必须“因龄施教”,曾容容老师指出班会课的设计必须“因龄施教”以“学段性”为维度,从而贴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

小学各学段班会主题设计需精准聚焦核心需求,其中低段围绕“校园适应、行为习惯、价值启蒙”,如“新生活适应”“好习惯养成”,回应学生适应困惑、家长规则培养焦虑;中段侧重“规则强化、文明礼仪、行为矫正”,通过“班级公约践行”“文明礼仪行动”等主题,兼顾学生集体融入磨合、家长社交礼仪关切及教师秩序管理需求;高段则聚焦“情绪管理、同伴交往、青春期引导”,关照学生心理变化。整体以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视角的真实困惑为出发点,实现分层育人目标。

 

创新体验路径  让班会“活”起来

为避免班会课陷入“单向灌输”的困境,曾老师重点分享了“体验性”设计的路径,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获得触动与成长。

曾老师提出,班会活动设计可通过四个核心环节提升实效:首先是借助课前调查“找真问题”,精准定位学生困惑;其次是通过游戏活动“促参与”,如设计“请你调换字的顺序”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直观感受说话的重要性;接着是开展“互动式对比”体验,以《小整理,大收获》为例,借助“彩色卡纸书写不整理带来的危害”并进行“分类别粘贴”的方式,帮助学生高效总结不整理的危害;最后是实施项目式沉浸“深体验”,结合校园实际开展“清废大赛”“消失的本草纲目”等实践项目,让价值观在行动中内化。

 

赋能智慧管理  “育”见新未来

活动结束后,工作室老师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一堂优秀的班会课,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课堂,更是滋养心灵的土壤。

班主任需在日常工作中沉淀教育智慧,让班级管理成为学生成长的“隐形课程”。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陈琳茜名班主任工作室将持续聚焦学生成长需求,以专业研讨赋能教育实践,与老师们共同成长为有智慧、有情怀的教育者,让每一节班会课都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星光”。


工作室更多活动详情,请关注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