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沛雨,艳阳明月,荒芜与繁盛之间,是旧的遗忘,也是新的鸣唱。4月3日,温州市陈宝荣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暨“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在文成县巨屿学校举行,开启了一场“依托复习导引 有效开展专题复习”的学习之旅。在周敏飞老师的主持声中,活动正式开启。
课堂展示环节伊始,文成县第二实验中学刘倩倩老师带来了《穿越“古”与“今”》文言文实词复习课。刘老师从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展示的文言文实词活用归纳出发,为同学们分享了读懂文言文的“翻译秘籍”。“言”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不可或缺,但它绝不是学习文言文的终点。因此刘老师借助任务单,通过炼字炼句、章法考究的方式探究文言文所言之志、所言之道,带领同学们由言及意、由言及志,抵达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的终点。

第二节课,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的包佳佳老师带来了《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策略》。包老师由前段时间大火的百丈漈热门打卡话题入手,通过“昔日网红如何成为长红”的问题导入、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借助导引板块的题组邀请小组代表阐述具体解题思路,再由导引作业迁移至课堂资料库,依据材料撰写建议书。

课堂展示环节的第三节课《活用素材,让写作有料》由温州市第八中学的郑慧倩老师执教。郑老师首先呈现学生预学作业诊断学情,聚焦学习内容议论文写作素材的运用,复现学生写作的常见思维定式、通过三段材料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论述时存在的问题和亮点,以精准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概括出了语言精练简洁、细节描写手法丰富等优点。郑老师趁热打铁,插入导引中优秀范文,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寻找差异,分解示例范文的论证过程,形成议论文陌生化素材运用的意识。最后通过修改文章并展示的迁移运用,检测学习效果概括思路和方法。整堂课呈现出论证过程可视化、支架化,思路清晰、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得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炼策略、习得方法。

下午是为观点交流、讲座环节。来自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陈慧敏老师就文言文复习的方法作观点交流,她从自身教学实践谈起,指出了文言文复习教学中盲目积累的误区,并结合复习导引、往年省内中考卷等材料及刘倩倩老师的课堂,提出了新颖深刻的观点见解:文言文复习要有“牵”有“放”,要“牵住”文言文言文体式的特点,“放开”一些纯粹语法意义和和知识教学的纠缠,“领着”学生从言文相融的立场去考量,把握关键句、辨析核心词。

来自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胡亚纳老师则聚焦非连文本的复习,追根溯源,明晰非连文本的阅读能力指标,并梳理了22年、23年省内中考非连文本的考查点,得出非连文本试题的共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情境任务指向解决真实问题,体现高阶思维与素养,而包佳佳老师的课堂逻辑与之紧密贴合。最后,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案例设计,从专题复习和日常教学两个维度拆解非连文本教学的策略,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非连文本的教学精髓。

语文教学,行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温州市名师陈宝荣老师提出“以本为本”的中考冲刺阶段作文复习策略,从郑慧倩老师的课堂说开,指出郑老师善用复习导引素材,帮助学生搭建素材的运用技巧。在此基础上,陈老师提出教材中的古诗文、散文名篇、名著都可成为作文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已有的课内素材,搭建素材的有机组合,还要走进名篇的内部,拆解文章的肌理,帮助学生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发现文章的起承转合、写作脉络。陈老师展示了多个“爆拆”“爆改”的案例,明确中考冲刺复习阶段,用好手头的语文书、作业本、课时特训、复习导引等学本材料,方能做到复习有“道”。

陈老师以其对教材资源的深度开掘、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对复习材料的灵活运用,为我们树立了以扎实基础赋能高效备考、以回归本质驱动创新教学的典范。唯有真正把握语文之“本”,方能引领学生在中考的挑战中稳健前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攀升。祝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陈老师的带领下,继续探索、前行,用智慧与热情,绘制出更加绚烂的教学篇章。

通讯员:史丹妮、赵鸿儒、郑慧倩、陈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