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蒙五月雨,景气一番新。”在这美好的五月天,以“立德树人、始终公益、共生共长、德裕四方”为宗旨的楠溪德育大讲堂第三十七期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主题是“‘慧见’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活动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情绪急救演绎,第二环节特邀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教授级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浙江省德育工作标兵林甲针老师做专题讲座。

Part 1 情绪急救&情景演绎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情绪急救演绎。本环节由永嘉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潘碧凡老师主持。潘老师首先就情绪急救环节的具体步骤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明。随后,由温州市首届情绪急救模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徐优贤老师,携永嘉二中政教处主任王良芝老师、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陈丹丹老师、温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获得者周建丽、徐力雷等老师,共同演绎棘手“情绪事件”。面对学生的愤怒和崩溃,徐老师用她的温柔、亲和力,共情的教育艺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进一步沟通交流,学生慢慢平复情绪,从而智慧地解决问题。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姿一态,无不呈现出教育人的精彩。随后,在陈述原因,解决策略和评委提问这三个环节,徐老师从学生的情绪问题出发,了解学生情绪触发的缘由,深度剖析个体行为背后内在深层次的真实诉求。立足学生,由表及里、由点及面为学生提供教育缺失的弥补方法和策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介入,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信任关系,帮助学生化解情绪,探索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找回学生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Part 2 专家讲座&指点迷津
第二环节,由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林甲针带来的专题讲座《感受孩子的感受》。借助一系列的真实案例,林老师呈现了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指出绝大部分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问题教育者。基于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以及一切的心理障碍都是关系障碍这一论点,林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与此同时,林老师表示父母或教育者在沟通时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地表达,表达诉求而不是表达抱怨,表达感知而不是表达认知。林老师还强调,同理心是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方法,沟通时更应该注重沟通技巧与话语术。借助真实案例,林老师再现正确的沟通方法——沟通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看到必须是心对心的交流,感受对感受,这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而不是头脑对心灵的讲道理。讲座的后面,林老师提出实用性的建议——少讲道理,多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
本次活动又是一次德育的饕餮盛宴,让每一位工作室学员,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愿每一位教育者在教育前行的路上都要怀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少一些说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着孩子的感受,滋养着孩子们的内心,使其健康茁壮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