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63|发表日期:2023-05-03|来自:自行编辑
——温州市项延唐初中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0次、龙港市项延唐班主任工作室第29次活动报道
为了进一步引领工作室学员提升师德技能修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特色品牌,在浙江省孙有新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统一安排下,2023年4月29日晚上七点,温州市项延唐初中名班主任工作室、龙港市项延唐班主任工作室联合其他十多个工作室,一起学习聆听来自浙江省孙有新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新昌县知新中学优秀班主任王剑平老师题为《对学生的爱,从点名开始》的讲座,分享着他的带班理念。王剑平老师是高级教师、新昌县首届名班主任,曾获绍兴市家长满意教师、新昌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课题、论文上成绩斐然,造诣颇深。
讲座一开始,王老师谦卑地介绍班主任工作经历四部曲:从“模仿、碰壁”到“学习、提升”,再从“修养、总结”到“实践、凝练”。在模仿阶段,他学习魏书生老师,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反思;在提升阶段,他继续阅读,外出学习,静心实践,参与论坛专业交流,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上认识了孙老师,结下深刻情谊。开始默记学生名字,学生约谈老师,书信交流等。他的班级板报《共进报》得到朱永新教授亲笔题词,同时教科研成果接连不断。开始了非常有特色的家访坚守,引发社会和有关媒体关注。由于身体原因,第三阶段在修养反思中断,但总感觉不当班主任缺少一些什么?第四阶段是实践投入,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终于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王老师重点介绍自己的点名、家访、请学生吃饭等特色活动和实践感悟。王老师始终在做一项深层次的走心教育,他是在实践中研究如何走进学生心理。他的绝招之一就是和学生一起吃饭,地点是在家里,方式是自己做菜;他的绝招之二就是走进每一个原生家庭家访,地点是学生家里,方式是走出校园。他在讲座中,呈现一些报道和视频记录,让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菜肴的香味和满满的感动。王老师最后总结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对学生的爱,从点名开始。

听完他的讲座,大家的感触很深,非常感动,很受教育。工作室主持人项老师自称是他的超级粉丝,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我看来,王老师就是奇才、怪才、全才,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没有他想不到的招,没有他做不成的事。”
以下分享部分学员代表的学习感悟。
学习心得
感谢工作室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资源,聆听大佬的经验之谈,获得思想成长。我与王剑平老师素未谋面,但从其教育故事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位极其有魅力的优秀班主任。他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哪怕是点名,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家访走进学生,用细节打动学生,做饭给学生吃,都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先要抓住他的胃”。王老师有太多奇招,可以令学生佩服,他把对学生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王老师的分享,我感悟到:老师不应当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投心其中,爱生如子,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幸福感。——龙港市青华学校黄欣怡
听了王剑平老师的分享,如醍醐灌顶,当班主任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王老师做的,我也做了,为什么王老师那么优秀?我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1.王老师把细节做到极致。例如家访工作,我每学期都有家访,我也会去记名单,可是只能记部分,个别名字还记错。但王老师能按顺序记下,一个不错,非常难能可贵。再如吃饭,我也经常带学生出去吃饭,不同的是,王老师是在家亲自做饭给孩子们吃。在家吃饭,不但让学生们品尝到王老师的厨艺,而且体会到家的感觉,更有利于走进学生的心里,无形中建立了丰厚的师生之情。2.王老师善于反思自己。他从1996年开始工作,头几年班主任工作并不如意,后来通过不断反思、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名的资深班主任,真是我学习的典范。以前,我总是找借口,怪我的平台不好,怨我的学生不优秀。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努力。——瑞安市高楼镇中学李本福
师爱就是照亮孩子前行的那束光。王剑平老师说:“希望就是远处黑暗中的那点光,我要为孩子寻找那一束光所在方位。”王老师对学生的爱,可谓是用心、细心和有心。开学第一天就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这份用心实在令人佩服,让学生非常感动。不辞辛苦为期七天的家访,家访工作中从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在假期的作息、劳动和学习等情况。学生有进步,亲自下厨为学生做可口的饭菜。王老师还创办了《共进报》,与学生一起进步,一同成长。王老师秉承着要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负责的理念,用拳拳爱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照亮了前行的路!——龙港市第四小学李冬男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而王建平老师对学生的爱从点名开始,别有一番味道。王老师邀请学生来家里做客,自己亲自下厨,我读到了为人师者的大爱。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更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在每次接任新的班级之前,王老师记熟每位学生名字,并在开学的当天可以完整的说出他们的名字,我读到了为人师者的用心。每次家访前,王老师都做足功课,做到全员家访,家访内容针对性强,我读到了为人师者的尽心。都说任何一种情感,都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我想王老师与学生之间,肯定是这场旅程的践行者和享受者。——海亮华侨学校林双华

家访的承诺,一个也不落下。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在家访中走出了幸福感,家访的每一步都是他对孩子们无私的爱。王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他的学生,言语也是温暖的、幸福的。他善于利用每次契机来感化、教育孩子。他是一位用心育人、用心教学的优秀教师,为培养乡村孩子学会终身学习、持续成长倾注了心力,这样的教育方向值得大家学习。——龙港市潜龙学校吕晓晓
听完王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你能相信吗?开学第一天,王剑平老师就能对应每一名学生,准确叫出他们的姓名;在学期中,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邀请到他家里,吃到他亲手烹饪的拿手好菜;学生住得再偏远,王老师都会走进学生家中家访。王老师分享通过“点名、生日、共餐、约谈、家访”,一步一步拉进师生关系。“脚踏实地、目标引领、熟能生巧”,坚持在农村教学的一线守初心,有追求。——龙港市青华学校许永飞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王剑平老师的讲座《对学生的爱,从点名开始》,让我明白师爱渗透在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点滴教育过程中,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师生应该是双向奔赴的关系,以爱之心对待学生,用教育智慧从“会爱学生”到“慧爱学生”:“偏爱”后进生、“博爱”中等生、“严爱”优等生。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继续向王老师学习,致力于让师爱化作一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个教育活动中,荡漾在学生的心海里。——龙港市潜龙学校杨秀秀
有幸聆听王老师的讲座,深深地为王老师的言行所感动、所震撼。驱车7天家访学生的原生家庭,“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王老师说:“要做孩子们生活的旁观者,时不时帮他们指出那束光所在的方位。”王老师眼里的光,正是孩子们的希望。他通过家访,带领孩子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我们平时对孩子的了解都停留在表面的、学校层面的,而王老师则是通过家访,了解每个孩子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找出孩子的个性原因,与孩子们共同分担困难,分享喜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场域。——龙港市第五小学尤美华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句台词:“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今晚,王老师的分享,不仅让人看到了他对学生的爱,更有一份难得的尊重。这份尊重让他第一天便能记住所有新生的名字,这份尊重让他家访至家庭距离跨越百公里的每一个孩子,这份尊重让他坚持与每个寝室的孩子吃一顿交心餐……也许教育很复杂,需要化解太多太多的困扰。也许教育很简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平等与尊重即可。愿意躬身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大,王老师如斯,所有真正懂教育的老师们如斯。——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郑林娟
报道:李本福
编辑:郭林仙
初审:林双华
审核:项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