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精准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月17日到18日,浙江省张晓晨商磊名师工作室跨区域联合研修活动“深化三教改革 助推课堂教学”在湖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如期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专家专题讲座、教师课堂展示、学员交流评课三个环节进行。
3月17日,由任教外贸、电商、物流三大专业的6位老师分专业、分地点、分时段同时开课。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胡瑜老师执教《合同中的包装条款》,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融合外贸实际工作业务,老师创设真实外贸工作情境,提供真实商品及包装,学生借助工作任务单,观察商品实物包装,聆听行业专家经验分享,逐步解决课前预习的共性问题,运输标志的制作和中性包装,从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多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引入微视频,借助优慕微平台、微练习,使教学数字化趣味化。在教学内容上,设计突出职业素养,学习围绕合同展开,循序渐进强化合同意识,让学生初步感知合同条款在外贸实际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水平以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牟丽丽老师执教《掌握类型知识点复习技巧》,本节课从高三第三轮复习中学生的真问题出发,围绕一条主线“精细复习”,与学生一起总结出最后阶段复习技巧,即:字迹清晰、用词精准、语句通顺、融会贯通、深挖考点、查缺补漏。教学过程使用两种素材:教师的思维导图,学生的默写练习,通过两种素材的使用完成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课堂完成三种角色的转换:考生,评卷者,命题者,通过考、评、命三个活动,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换位思考,反思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节课牟老师充分考虑学情,聚焦学生的真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最后阶段复习的方法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决战高考的信心!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季小雄老师执教的《叉车作业安全》,本节课以叉车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这一任务贯穿始终,并以“鱼骨图”分析法(围绕叉车、司机、环境、其他等四个角度)为学生架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的模型。教学过程中,季小雄老师引入丰富的案例图片和微视频,将叉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与职业素养生动展现,通过导学案助力学生小组及时生成学习成果,借助信息化手段适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高效地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后分层布置多元作业,激活创新思维,延展了课堂教学边界。

湖州交通技师学院的胡旭丰老师执教的《认识智能AGV》,本节课教学的学生对象为高一段学生,考虑到学情安排,学生作为新生对传统物流的相关知识并未完成系统学习。胡老师以“认识”智能AGV小车为主线,教学内容以概念、导航方式、结构和运行方式、作业模式4个教学环节逐渐递进,引导学生认识物流AGV小车。在课堂教学中,胡老师应用希沃平台:使学生拖动屏幕内组件认识三种导航方式;以小组讨论观察实训室内现存AGV小车的外部结构;同时对学生学案上完成内容以拍照上传的方式展现在一体机平台的方式以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整堂课结构完善,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展望了后期学习AGV小车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作为AGV小车运维人员的职业憧憬。

浙江信息工程信息的杨登香老师执教的《客户常见购买心理及应对策略》,本节课用一个真实的购买案例引入,通过找关键词、上台黏贴、角色扮演、综合实训,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前问卷调查诊断学情,课中情景演练逐步引导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课后借助希沃知识胶囊,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进一步巩固内化知识要点。杨老师设计了二次实训演练,从体验客服真实工作场景出发,优化话术,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客服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客服规范服务意识,努力打造有梯度、有创新、有体验、有收获的四有课堂。

安吉职教中心张韵茜老师执教的《网络营销——确定软文标题》。整节课,以家乡特色产品出发,通过创设公司营销部门的现场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配合。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移动平板进行任务操作,小程序进行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层层任务,既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明了。通过教师总结,梳理任务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总结出“886”口诀,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破了课堂难点。最后以真实的案例,提醒学生工作中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为今后顺利的职业道路打下基础;任务细节的多次修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素材的自主搜索与加工,培养了学生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家乡特色产品宣传主题下的任务内容,让学生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怀。

下午,由特级教师张晓晨和商磊老师对公开课进行评课。
张晓晨老师从“一线”、“两点”、“三微”、“四有”主评了《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和《客户常见购买心理及应对策略两节课,“一点”即课堂情境围绕一条主线展开,“两点”是指教学重难点落实到位,“三微”指教学过程基于三微,即微平台、微任务、微视频,“四有”即教学内容有梯度,有创新,学生学习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张老师建议老师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思政渗透注意要做到“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
商磊老师点赞了《叉车作业安全》,他认为这堂课教学实施组织规范完整,信息化手段运用多元有效,课堂思政融入自然恰当,学生通过叉车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这一主线任务,架构思维模型,自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扎实掌握叉车安全作业的知识点。
3月18日,张晓晨老师和商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
商老师介绍浙江省三次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情况,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情况。然后,他以自己参与的物流专业课改教材建设历程过程中的体验,阐述《电子商务与物流》和《仓储作业实务》两本优秀教材的特色创新点。最后,重点介绍了中高职一体化教材建设工作的编写流程,依标撰写内容,编写体例,呈现方式,课程思政融入以及编写要求。

张晓晨老师以《说课的艺术与实践》为主题做了一堂题专题讲座。对何谓说课、说课现状、上课与说课的区别、说课前的准备、如何进行说课等进行了分享。张老师强调合理把控和分配时间优秀说课的前提。理念科学的整体设计是优秀说课的基石。张特引入真实案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结合实际,为在场教师带来一次全面周到、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说好一节课需要坚持学习、反复研讨、不断练习,如张特所说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丽,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的绽放。

本次研修活动充分贯彻“三教”改革精神,外贸、电商、物流三大专业教师分专业、分地点、分时段同时开课,以直观、具体的形式给参与活动的教师带来了一次视听盛宴。听课、评课、讲座,研修环节紧凑、内容充实,相信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收获满满,备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