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秀娟 > 本市信息 > 基于“情景-问题”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记温州市黄秀娟名师工作站(室)第一次活动

基于“情景-问题”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记温州市黄秀娟名师工作站(室)第一次活动

浏览量:122|发表日期:2023-02-24|来自:黄秀娟名师工作室

黄秀娟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在我校举行

2023年2月23日,黄秀娟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在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情境一问题"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由名师黄秀娟老师主持,名师工作室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工作室研修、公开课展示、评课与讲座、试卷分析交流会、任务安排。


本次活动由黄秀娟老师主持,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0工作室研修:


   上午进行工作室研修,温州大学陈迪妹教授对工作学员进行讲座《ChatGPT热下的化学课堂冷思考》,陈教授从“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运用?”“它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引入主题,指出ChatGPT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通过与学生的对话,ChatGPT可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并给出相应的解答和解决方案。这种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与ChatGPT的对话,学生可以参与到互动式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实时的思考和讨论。这种互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谈及新技术对于老师的挑战,陈教授表示,未来它可能会替代不少老师的工作,对其岗位形成冲击。老师最核心做的两件事就是知识的链接和引导,以及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如果在这两方面上没有优势的话,其教学岗位可能会受到一定威胁,这就需要老师们及时做出改变。例如在教学场景中的行课流程,原来课前、课中、课后由老师主导的很多事情,未来都能由AI主导,老师们可以把工作重心从知识传授和学生考核转变到如何做好化学实验、课堂设计以及价值观引导。


                       0公开课展示: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郭红艳老师开设《烷烃的性质》公开课,郭老师以奥运火炬为情境引入,从奥运会火炬选取丙烷为燃料的问题出发,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指引,结合小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烷烃的物理性质,通过球棍模型推理烷烃的结构,并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实验、模型和视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取代反应的机理,在课堂的最后通过让学生推断一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个数,加深学生对烷烃结构的理解,完成知识的迁移。以奥运火炬结尾,首尾相互呼应,情境贯穿始终,也为下节课的内容乙烯作铺垫。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雷婷老师开设《乙烯》公开课。雷老师紧跟时事,以亚运会温州奥体分会场引入情境,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线索,通过观察、总结、对比、模型、预测、实验验证等手段帮助学生落实知识、能力与素养,在课堂的最后再次展示乙烯在奥体中心上的用途,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用情境串联整堂课,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环节,雷老师点出乙烯来源于生产生活、又通过化学反应应用到社会生活,揭示了化学就是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过程,体现了化学的价值。


 

 

两位老师思路清晰,采用希沃投屏等技术手段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在大情境下通过任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以学生活动落实学生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02 评课与讲座

第二部分为周甲钻老师对展示课进行的评课交流以及基于学考背景下的有机教学及其复习策略的分享交流。周老师对必修二有机化合物课标进行了分析,以课标为指引,总结出情境-任务-问题驱动素养落地的课堂模式,任务层层递进,从任务1提取核心素养→任务2构建认知模型→任务3落实核心素养。其次周老师指出指出烷烃的性质和乙烯两堂课形成了主题式单元教学,两位老师都是采用该课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情境线(明线)、任务线(暗线“结构、性质、用途”)、问题线、活动线和知识线完美融合,在科学探究的同时,进行证据推理,并且结合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让学生将清晰理解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本质,并通过模型构建的形式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紧接着周老师基于学考背景下的有机教学及其复习策略进行分享交流,条理清晰地总结了学考中关于有机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式、名称、结构式、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与性质等,并结合最近两年的学考真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周老师总结了学考复习的策略,教师应当研究试题,找共性、找趋势、找变化、找差别;为学生搭建框架、形成复习体系;梳理知识,形成小专题。

 

 

 

03 试卷分析交流会

第三部分为吴晓聪老师关于高一学期初测试卷分析交流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试题命制,吴老师强调要注重基础,立足双基,素养导向,强调能力;试卷内容紧扣课标,结构统一,考察内容相同,难度分层。吴老师总结考察的“四翼”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并结合实际命题将命题思路娓娓道来。②答题分析:吴老师用数据说话,分析各市直A/B类学校的均分及A率情况,并用典型例题的得分情况展示了学生的高频错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③备课策略,吴老师提出了四点建议:1.借助数据平台,进行精准教学;2.提升课堂趣味,构建高效课堂;3.研究试题,把握命题方向;4.错题回练,确保落实到位。吴老师以自己的教学实录《8.2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为例,展示了一堂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吴老师总结到,当课堂变得有效、有趣、有用,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教师的教学自然也会变得轻松。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黄秀娟老师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简单的点评。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主题式单元教学,以奥体馆为大情境,以情境线(火炬、乙烯相关材料)为明线,以知识线为暗线,采用情境-任务-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引、实验探究、搭建模型等形式完成任务,落实素养。

 

 

04 任务安排

  第四部分是黄秀娟名师工作室第一次破冰与接下来的工作室任务安排。首先黄老师对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让每位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黄老师希望在接下来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中,成员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化学素养,实现教师成长。紧接着黄老师讲述2023年-2024年活动设想:

①开展浙江省重点课题《情景-问题单元整体设计》; 

②针对初高中衔接的相关化学知识开展公益化学讲座:1-10讲,;

③与温州大学合作进行教师培训;

④与市教研活动联合,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⑤与平阳二中基地学校合作,平阳发展中心联合进行交流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黄秀娟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一起拍照留念,黄老师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 | 郭红艳 雷婷

                                                                                               编辑 | 雷婷

                                                                                               编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