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5日,我们很荣幸再一次邀请到李冬梅老师为我们进行一场关于写作教学的线上讲座。
李老师首先提出传统写作教学中的流弊,她认为老师过多关注词的用法,较少关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老师只关注话题下的句、篇模仿,忽略文本的体裁与框架结构;另外,老师只关注任务的完成,忽视任务的真实性;再次,老师未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针对老师提出的关于辞藻及语法问题,李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先关注写作的整体框架与体裁,再关注遣词造句和语法。
基于以上问题,李老师利用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首先,老师应对叙事文本、议论文本、说明文本等文本特征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语言,以此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言知识。
接着,为了阐明写作语言的丰富性这一写作技巧,李老师以Go for it中一张明信片为例,为我们讲解了and一词的多种用法,她指出,and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词,却在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外研版8BM9U2的阅读文本亦是如此,其中的插入语、宾语从句、比喻手法等等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写作模板,值得老师细细品味。
最后,李老师将常见的连接词归类总结,建议老师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步步积累。
李老师对于写作教学给出如下建议:1.课前,老师自身尝试写作,并思考:1)写作任务能否在学生经历与话题之间建立联系?2)指令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3)是否让学生明白写作目的?2.老师自身应不断使用目标语,以此让学生得以强化。3.培养学生使用self-checking的习惯。
4月15日,李老师就前一日的讲座,同我们分享了一节杭州下沙中学钟雅馨老师的课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钟老师基于Go for it八下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指导学生围绕facts and opinions完成议论文写作。
李老师指出,这堂课的优点在于,步骤清晰,在复习中指导阅读策略,梳理文本,了解作者观点,通过必要问题的提问,重新把握文本结构。接着便抛出问题:Should students take after-school classes?
本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否给出足够的supporting ideas,钟老师通过两次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观点和可支撑的证据。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利用target language尝试写作,最后利用checklist互相检查。
对本堂课,李老师评价道:“钟老师的每一个步骤非常扎实,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我希望在座的老师看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语速上,放慢节奏,在语气上,轻重得当。”
为期两天的钉钉线上学习,让一线老师受益匪浅,对写作教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反思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于青年教师而言,英语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