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杨振华 > 本市信息 > 畅享“中化参高级研修”的思维之旅——记温州市杨振华化学名师工作室第12次活动

畅享“中化参高级研修”的思维之旅——记温州市杨振华化学名师工作室第12次活动

浏览量:902|发表日期:2020-09-30|来自:温州市杨振华化学名师工作室

83日到87日,笔者搭乘着中化参高级研修的列车,畅享了一次发人深省思维之旅。这趟班次沿途中共有九个站点,每到之处都有与众不同的思维风景:

第一站——南师大附中的保志明:

绘制了一张化学课堂教学科方法实践手册“‘结论教材上就有,教辅资料中更多,但对应的证据常是不足的,需要去补充;论证过程总显稀缺的,需要去组织;反思更是几乎为零,那就要去引导......

第二站——山西一中的杨勇:

置身于工业革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审视效益+标准+分数的工厂模式教学即将远去,而创新+自主+合作的新教学变式才能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的要求。

第三站——杭州教研室的陈进前:  

    面对抽象的知识内在结构,精心传授了打通进入符号表征-逻辑系统-意义系统隧道的教学秘籍,还慷慨地馈赠了一套学生优秀作业示例的教学法宝。

第四站——陕西师大的周青:

理想的化学考试评价体系就是用一把足够长的、带有五个维度的标尺全面精准地测量出每个学生在认识物质认识变化思维方式学科方法必备品格方面的不同水平。

第五站:陕西师大的李高峰:

带着理性传统工匠传统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怀着两个,摔一个的教学情怀去研究古物中的科技奥妙,然后本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制造一个,实现了做中学“STEM”课程要领。

第六站——杭州学军中学的肖中荣:

超强的元学习能力,大家之所长而为己用之,个性化地创作出奶茶=牛奶+茶吗?等精彩案例,还奉献生活现象化学化等的万能模型。

第七站——安徽教科院夏建华:

小题大做的教研方式揭示出一个个习以为常的问题背后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

大道理,同时也警示:不能随意地想当然,而是用实验手段和学科知识追踪到底。

八站——“中化参主编王军翔:

建构了一幅理论塔,塔尖是哲学,下一层是教育学科学等,然后是化学等楼层,塔底是化学教学等;只有攀登到塔尖,从上往下看,方能看清塔底的地貌,才知塔底为何有如此景致;反之,若只囚禁于塔底,视野也就变得狭隘,难以迸发出众的言论和行动。

    九站——学员分享

    聚集了学员们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有高度,有深度,有激情,有韵味,创意无限、遐想无限、情感无限.......汇聚成有一种研修,没有参与,你不知道学海无涯;有一种讲座,没有听闻,你不知道真知灼见.......”的真切感慨。

五天的旅程虽已结束,但一路精彩纷呈的思维盛宴难以忘怀,也望其能长久地伴随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撰稿人:储幼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