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潘素梅 > 本市信息 > 关注初高中衔接,深度理解历史课堂 ——记潘素梅名师工作室第12次活动

关注初高中衔接,深度理解历史课堂 ——记潘素梅名师工作室第12次活动

浏览量:1924|发表日期:2018-11-30|来自:

为了增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有更系统、更针对、更有效的认识和教学,增进初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20181123,潘素梅名师工作室携手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举行了潘素梅名师工作室第12次活动,同时来自鹿城区各校的历史与社会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研讨活动持续半天,内容丰富,紧扣初高中衔接主题。

首先,是两节基于“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同题异构观摩课。第一节是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裘小娴老师完成了一节九年级历史课《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裘老师以丰富的史料,抓住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内因与外因两个要素,引导学生从历史细节中,思考从不同因素认识德国纳粹法西斯上台的影响,利用地图和故事描述,认识英法大国绥靖政策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影响,同时在危害的认识中,让学生深刻感受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国家应尽职责,实现本课的价值升华。

 

之后,来自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陈娟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高中历史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陈老师大胆的处理教材,从经济危机出发,重点分析二战德、日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探究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因果关联。

 

两位老师均立足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精心选择材料和历史文献,但初高老师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与把握各有侧重,使工作室成员和其他听课教师更为直观地了解了当前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对文本解读、学科能力等方面的不同。

 

观摩展示后,名师工作室导师潘素梅老师进行了主题评课。潘老师借助此次的观摩展示课,分享了自己历史课堂的深度理解。潘老师通过对比两节历史课的异同点,指出初高中历史课的侧重点不同,教材编排的逻辑不同。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衔接,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立意,凸显教与学的现实价值;二、还原历史细节,促进历史理解,提高历史意识能力;三、以史料拓展关键内容,用分析概括思维方式,提升史料实证能力。潘老师的精彩点评,让学员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初高中社会学科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差异和方法。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学员们还认真聆听了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严迎春老师关于《生本出发,衔接历史思维的生长》的专题讲座。严老师认为思维成长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长。严老师分享了二外在历史教学中诸多探索,“学生自主生长单”的“留白”给了学生自由思考、自我总结的空间;教研组构建的“生本错题库”“生本典型题库”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研讨活动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每一位工作室学员都觉得很有收获,满载而归。大家不仅收获了对初高中别样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更打开了自己今后关于初高中学科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之路。

(摄影吴瑶瑶 撰稿王海敏)